陳明飛歐 分享新技術
日前陳明前往義大利參加歐洲細胞遺傳學會,受邀進行口頭報告,陳明報告他帶領的團隊所做最新的抓取胎兒細胞進行非侵入性產前診斷,讓歐美學者非常感興趣。
他表示, 彰基團隊是以非侵入性的母體抽血檢測,直接抓取檢驗胎兒細胞,不同於以往只抓取DNA(也就是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 e s t i n g , 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測),會有千分之一的錯誤率。陳明希望連這千分之一的失誤都能避免,所以彰基團隊走另一個方向,也就是抓母血中的胎兒細胞,初步的結果非常好。
此行陳明希望打開歐美市場,因為世界其他地方還是只能抓胎盤的胎兒DNA來檢驗,而彰基則是能抓到胎兒紅血球細胞。
至於為何彰基能夠領先世界?主要還是來自陳明帶領的優秀團隊。
團隊職掌分工 創新不跟風
由陳明領軍的彰基基因醫學部團隊,有人負責非侵入性診斷、羊水晶片,有人負責單細胞相關技術的研發,有人負責親緣比對、連鎖分析,彼此都有能力互相cover,但陳明讓他們有方向。
在團隊職掌分工之下, 行政方面有專門負責投稿的人,也有同仁專門做評鑑,大家都跟了陳明十幾年,建立極高的技術水準、默契與革命情感。
團隊都知道, 要當走在前面、做最新的,不要當「跟風」的人。陳明說,他們一直看最新的趨勢,但不是只注重商業,而是立基於研究和獨立自主的技術開發,採用論文、專利、評鑑三管齊下的方式。
所以,即使彰基基因醫學部實驗室不大,但技術都是自主開發的,都有自己的專利,不會受限於他人,加上郭守仁院長的全力支持,所以有今天的成績。
陳明說, 有三件事是一定都要做。第一是病人切實的需求、第二是能確實解決病人的問題,真正把研究的東西運用在病人身上,證明研究價值,也就是要有論文,以及要有專利。第三則是要有認證做為後盾。
彰基基因醫學部通過無數的評鑑,包括:2006年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銅獎、2009年獲得台北國際醫療展創新產品獎,以及2010、2012、2014、2016四次通過美國病理醫師學院評核(CAP),這是最難、也是台灣遺傳實驗室第一個獨立通過的標竿,以及獲得兩次SNQ。
然而,陳明的危機意識很強,今天很OK,說不定明天就全軍覆沒。因此,他採取與國際競爭的做法,不是只和亞洲或國內競爭,同時與資通電半導體的產業、學者合作。
他強調,合作的前提是「一定是你有、他沒有的,別人才會跟你合作,而且今天的朋友,很可能明天是敵人,當他不需要你時」。
所以,陳明的團隊一直有新的東西,讓人不能忽視。他也深知,目前中國大陸基因醫學與美國一樣先進,台灣毫無優勢,所以要找一條路切入,只能做別人沒做的,最好是發展新的項目,直接超越對手。
抓整顆胎兒細胞檢測 比非侵入性基因產檢精準
雖然彰基的「非侵入性基因產前檢測」通過CAP認證,也是唯一有一系列的論文,即便如此,偶爾還是會錯。所以陳明希望做到更精準,就是「抓胎兒的整顆細胞」。
他指出, 篩選胚胎有很多種方法,有的用機器就可以,另外一種只有美國與彰基有, 就是「qPCR」,利用一次放大所有的染色體,好處是沒有全基因放大,只放大要看的片段,雖然解析度差,但能夠真實反映胚胎的情形。
陳明表示,美國用專利保護,因此其他人無法使用,彰基利用實驗室自行設計出來,並且有台灣專利保護,這是彰基的優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 彰基基因醫學部已達到國際水準,不只台灣各地,連國外都有病人慕名而來。
陳明指出,要讓大家認識你,第一要有paper,第二就是在市場具有競爭力。有專利是相當重要,用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更是一種防禦。
瑞士教授來台 做胚胎診斷
他舉例,一位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教授得了某種罕病,外表長得很奇特,但並不影響智力,若是發生在台灣,很可能就遭到墮胎,瑞士認為即使這種罕病很嚴重,但卻是可以被醫治,奇特的外表則是可以藉由整形加以改善。
後來,這位教授在瑞士娶了台灣女子,瑞士不准他們做PGD、PGS,他特地飛來台灣找陳明,想做胚胎診斷,希望生個正常孩子。陳明問他為何不選擇歐洲先進國家,他說:「我相信你,我看過你的paper。」
於是,陳明接手了,前一陣子終於篩選到正常胚胎,圓了他們的生子夢。
但是陳明並不認為自己遙遙領先,卻也不妄自菲薄,重要的是彰基不做誇大的文宣,所以連主管機關也經常徵詢陳明團隊的意見。
正因為陳明將彰基基因醫學部的品牌做得很亮眼,聲名遠播,吸引國內外知名醫院(包括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想禮聘陳明,但都無法說動他。
陳明謙虛的說,自己的能力只是O K,主要是因為自己很努力,加上上帝的恩典。而且團隊都是自己做,因為知道某環節靠別人,一旦受制於人就輸了,這也是彰基基因醫學部能夠達到領先的關鍵。
陳明手下的大將、彰基基因醫學部副主任馬國欽表示,陳明主任很努力,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不僅有責任感,而且能夠自主完成工作,力求做到最好,特別是同工們的研發能力很強,所以能夠開發新的技術。
陳明強調,彰基基因醫學部不斷開發新的項目,與國際同步,日後更要結合國際間的產業菁英,一起挑戰世界盃。
資料來源:醫藥新聞週刊